甜蜜的负担——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(DR)
作者:本站 发布时间:2023-07-21 浏览:1182次
糖尿病视网膜病变(DR)是处于工作年龄(20-65岁)的成年人视力下降的首要原因,为减少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发生与发展,提高糖尿病患者对DR的重视程度,强化他们爱眼护眼的意识,通过对糖尿病患者进行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知识普及和防治教育,提升了患者及其家属自身防治意识。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诊治与眼科及内分泌科有着密切关联。内分泌科医师能更早发现DR,为患者提供相关防治知识,对已发生DR的患者,眼科将提供专业治疗方案,并与内分泌科充分沟通控制患者血糖。因此,在眼科与内分泌科之间建立有效沟通机制显得尤为非常重要。
相关知识
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(diabetic retinopathy,DR)是常见的糖尿病慢性并发症之一,是糖尿病导致的视网膜微血管损害所引起的一系列典型病变,是一种影响视力甚至致盲的慢性进行性疾病,是导致糖尿病患者视力下降的主要原因,也是成人后天性失明的主要原因。
哪些因素可导致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?
01高血糖 长期高血糖可使糖尿病患者的视网膜毛细血管外周细胞减少、内皮细胞增长以及基底膜增厚,这些改变可使视网膜毛细血管管腔变狭窄。
02糖尿病病程 研究表明,DR的发生与糖尿病病程直接相关,也就是说糖尿病病程越长,DR的患病率就越高而且病情越重。
03血流动力学异常 糖尿病患者常伴有血流动力学异常,比如血液粘滞度增加、血液凝固亢进、血小板易凝聚等,这些变化可引起血管内皮损害以及毛细血管闭塞,使视网膜组织缺氧。04高血压 高血压可使血管内皮功能紊乱、血管痉挛、视网膜组织缺血缺氧。
05高血脂 高血脂可使血流缓慢,使视网膜组织缺血缺氧。
06遗传 遗传可使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发生的危险性明显增加。此外,吸烟、饮酒、熬夜等不良生活方式以及缺乏及时的眼底检查也是DR的相关危险因素。
如何预防和治疗呢?
预防:定期检查。
治疗:目前针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治疗主要以视网膜激光光凝治疗、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(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, VEGF)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为主。
由于个体差异大,用药不存在绝对的最好、最快、最有效,除常用非处方药外,应在医生指导下充分结合个人情况选择最合适的药物。 1.血糖的管理:血糖的波动以及低血糖会加重眼底改变,而良好的血糖控制,可以预防和(或)延缓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发生及进展。推荐个体化的血糖控制目标,科学降糖,同时重视降糖的速度与幅度。合并有血脂、血压异常者需要控制血脂、血压水平。 2.改善微循环类药物治疗:羟苯磺酸钙能降低血液的高黏滞性,抑制血小板聚集因子的合成和释放,能减轻或阻止视网膜微血管的渗漏,减少血管活性物质的合成,阻止微血管基底膜增厚。临床证据显示,其可改善早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如微血管瘤、出血、硬性渗出,对中重度病变的效果需要进一步证实。 3.全视网膜光凝(PRP)治疗:眼底激光治疗是目前防止糖尿病患者失明的有效手段。目前临床上PRP仍是严重非增殖期以后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最有效的方法。眼底激光治疗痛苦小、方便、经济,每—位糖尿病患者都应正确认识眼底激光治疗的作用,定期散瞳查眼底,及时发现损害视力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,及时接受激光治疗,以保证更好的生活质量。 4.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(抗VEGF):VEGF是参与糖尿病性黄斑水肿(diabetic macular edema, DME) 发病过程的一个重要因子,缺氧、高血糖的病理条件可能导致VEGF上调,进而引起渗漏,如管增生等病理过程。目前己有大量证据显示抗VEGF治疗在DME治疗中的疗效。玻璃体内注射抗VEGF药物在提高视力、减轻黄斑水肿方面取得了很好的疗效,己成为DME的一线治疗方法。